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在1912年提出并研究,其负极采用的是金属锂材料,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70年,M.S.Whittingham提出了锂离子嵌入反应的概念,1980年,John B. Goodenough 报道了嵌入式钴酸锂(LiCoO2)新型正极材料,1985年Yoshino等发现热处理的石油焦作为负极材料可以反复脱嵌锂离子。基于上述重要研究发现,1992年,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碳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钴酸锂(LiCoO2)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的嵌入/脱出,由此诞生了锂离子电池。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及新能源汽车等设备均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科学家(M.S.Whittingham,John B. Goodenough和Yoshino)。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在1912年提出并研究,其负极采用的是金属锂材料,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70年,M.S.Whittingham提出了锂离子嵌入反应的概念,1980年,John B. Goodenough 报道了嵌入式钴酸锂(LiCoO2)新型正极材料,1985年Yoshino等发现热处理的石油焦作为负极材料可以反复脱嵌锂离子。基于上述重要研究发现,1992年,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碳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钴酸锂(LiCoO2)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的嵌入/脱出,由此诞生了锂离子电池。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及新能源汽车等设备均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科学家(M.S.Whittingham,John B. Goodenough和Yoshino)。